【澳門大三巴牌坊】澳門精神地標,成為世界遺產的瑰麗教堂
開朗少女mur mur
細低!今年初完成了人生中的大事就是-第一次出國啦!到港澳四天三夜自由行。距回國已一個多月,還沒執筆寫分享的後果就是按圖索驥…好不容易催生了這篇大三巴牌坊文。由於怕越拖越久愈一拖不可收拾,於是我安排了港澳寫文必勝計畫,發現至少要寫30篇阿~~~~~
________________正文開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順著大三巴手信街一路走著,就可以看到瑰麗大三巴牌坊矗立在不遠處。
真真實實看到傳說中的大三巴,那個彭湃的感動是言語無法表達的(沒錯!我是古物控。)
來到澳門,不得不參訪的就是這藝術和古蹟結合的精神地標-大三巴牌坊。
「三巴」這個名字是來自於「聖保祿」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而「大」是指最大的教堂,故「大三巴」是指「最大的教堂」。聖堂創建於1580年,在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焚毀。 最終保留下就是在我們眼前看到的牌坊,即便飽受寒霜,仍然屹立不搖著。
一個國家的精神地標往往造就一國的文化。國家文化→人民之價值觀→對事物之態度→表現的行為→造就外人對一國的印象。澳門人從小除了本國語澳語之外,葡文、中文和英文更是必修科目,受到長年殖民統治的澳門人,堅強內斂著。有個澳門朋友也是個堅強內斂的女孩,內心更是溫暖。這次來到澳門,不僅是問路或是餐廳服務,都可以感受到真誠和親切地對待,殖民對澳門留下的~建築的豐富印記,更有經過淬煉的美麗國民文化。
分享一下夜晚的大三巴喔
走著走著,越接近大三巴,發現在這諾大的廣場,竟然沒有一丁點紙屑,環境非常舒服。
頭需要抬接近九十度,才有機會和教堂頂端打聲招呼。
大三巴牌坊的建築由花崗石建成,寬23米,高25.5米,上下可分為五層,自第三層起往上逐步收分至頂部則是一底邊寬為8.5米之三角形山花,整個牆壁是巴洛克式,但一些設計或雕刻,卻具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如中文字或象徵日本傳統的菊花圖案,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獨一無二的。
站在牌坊前往下看,把剛剛逛的手信街收進眼底。
站在牌坊前往右看,這樣掛衣服也太酷了!臂力要很好齁!
讓我眼光停留的是,牌坊第三層,聖母慈祥的微笑。
第三層:中央為聖母蒙召升天,天使奏樂歡慶,周圍飾以牡丹和菊花,象徵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師。此一層中央共有6枝混合式壁柱,兩側以方尖柱代替壁柱。各柱間均以淺浮雕裝飾,左邊是智慧之樹及一隻七頭龍,其上有一聖母,側有中文「聖母踏龍頭」字樣,而右邊對稱位置上則是生命之泉及一隻西式帆船,上有海星聖母。在柱組外邊是一頂呈弧狀之扶壁,右邊是一骷髏及中文字「念死者無為罪」;左邊則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則是「鬼是誘人為惡」,此層最外側兩塊牆身是由兩條帶有圓頂之方尖柱,左面牆身再現鴿子,下有一開啟的門;而右面為被箭所穿之王冠,下方門閉鎖,意即信仰而非權勢才是天國之道。而牆側則設有中國舞獅造型的開大口之獅子;作滴水之用。(擷取自維基百科)
有沒有過一種感覺,可以聽到建築物的呼吸聲(絕對不是鬼故事啦)
當我正景仰於牌坊的浩大工程和精細雕刻時,有個台灣男子的聲音問我
"他們想和妳拍照,可以嗎?"
回頭一看,是一個觀光團體,由台灣導遊領隊。
這輩子除了畢業典禮,不曾一次有那麼多人(搶)著和我拍照耶!
同時也用聽不懂的語言,比手畫腳問我手上紅紅、會馬上跑出底片的拍立得,於是我大方的說,也幫你們拍一張吧!
(可惜可能是因為害羞就默默拒絕我了)
旅遊小丸子到大三巴牌坊一遊
很幸運的來到澳門遇到大晴天,澳門空氣是乾的,不同於台灣較濕熱的氣候,皮膚和開朗少女同樣乾燥的女孩可以帶攜帶式化妝水適時幫自己保濕一下喔!另外,因為較乾熱天氣很難注意到紫外線正無敵強大,像是一天下來,沒防曬的下場就是,開朗少女邁向黑炭跨了一大步阿~
姐姐,你出國了喔,太好了
我沒去過澳門呢,好像很好玩耶!